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宣布开通网络教育试点,2000年入学的人大4000多名北京地区成人教育学生,有条件者将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新成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也将在2000年夏季分别扩招150名和200名本科生。人民大学、上海交大以及复旦大学都是教育部新批准的第二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在此之前,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已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先行开通了远程教育。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E-learning(网络教育)目前在国外已经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中国也已经悄然顺利启动。虽然中国眼下仍处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但参与者们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不仅要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引发一场比300年前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还要深刻的教育革命。
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将面对从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第一次震撼全世界的教育革命。因为互联网近乎是天然的教育传播手段,同时又具有个性化互动、群体互动的功能。据专家介绍,它不仅可以还教学以个性,将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还可以将传统离线学校的大部分教学活动包括校园文化都搬上网。
首先,学生可以在网上通过屏幕接收实时互动的课堂教学,包括在线讨论和答疑辅导。据北京邮电大学介绍,他们在宽带网上的试验已经能做到,北京授课室的老师可以对外省听课室的学生进行当堂提问,效果很好。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点播IP课件在任何时间内上课。而且,除课堂讲授的课程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外,理工科的很多实验也可以做成用计算机操作的虚拟实验,这为许多不能到校亲自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学习手段,而这是过去基于单向传播的广播电视大学所做不到的。
第三,几乎所有开通远程教育的学校都在开发网上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海报背后的学校社团活动,每晚在大阶梯教室举行的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以及大学生心理咨询等。有的大学甚至表示,远程教育的在线学生不久将可以同时收看校园内数个教室里举行的不同讲座。
当然,网上教学对带宽资源要求很高。有专家形象地介绍,当新疆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整地收看一部从北京播放的电影时,带宽才足以支撑网上实时互动教学。有线电视虽然已经可以实时播放教学活动,但目前在省际互连以及交互性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由于受到传输手段的限制,远程实时互动教学,眼下还只能因陋就简。在传输上,采纳卫星传输与地面传输相结合;教学界面设计上,除教学内容使用文本文件和少量多媒体制作外,有的学校在屏幕一角显现教师的实时图像,甚至有的还在另一角显示实时板书,尽量营造些实时氛围。
如此看来,当有一天网校把那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校园教学文化与教学内容同时再现于网上时,它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具有了某些素质培养的功能,而这正是学校的主要功能;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读书,而是上学了。
正因为如此,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扩大了远程学历学位教育的试点范围;从第一批4所院校增至目前的31所。这是中国教育界对现代远程教育最积极的反应。
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在热烈讨论,当学校的全部校舍可以简化成一部电脑、一根电话线外加一个“猫”时,传统的学校是否有可能消亡?
不久前,笔者曾采访了教育软件企业科利华的副总裁郑永柏先生。作为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攻读教育技术的郑永柏,自然十分看好网校的发展。但对于网校是否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砖瓦学校”,他的回答却是否定的:“传统的学校不会消失。但是它会变化。互联网永远做不了的是代替现实的事情,永远代替不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按照他对未来的理解,若干年之后,学校会成为一个社区的活动中心。那时,有人会去学校上课,还会有很多人在家学习,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即可。美国现在已经有150万人选择在家上学。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有关人员也认为传统的学校不会消失。尽管现代远程教育能够解决部分理科教学实验环节,但不可能替代工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另据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陈立奇博士介绍,医学院学生在校学习的一半时间是在医院实习,目前进行远程学习的学生,依然要在医院完成实习部分的学习而不是在网上。不仅仅是工科和医学等专业如此,即使文科,如MBA、教育学等专业,也需要辅之以大量的离线实践与实习。
业内许多专家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更新率很高,因此要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而中小学的学习应尽可能少地采用远程手段。据了解,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的远程教学活动,也几乎仅限于同步教学的课外补习。因为此阶段大部分是义务教育,也非职业教育,本身离就业与市场很远,因此对收费的市场前景比较渺茫。而且,中小学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包括思想、道德、团队精神、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在内的情操教育,而这些多数是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完成的。但专家们也承认,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学的远程教学也一定会随之发展。
尽管大部分教育网站专家都不认同传统学校会消亡,但他们也都不否认,今后网络时代的学生将更自我、更个性化,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因为允许他独自在家上学的技术已经产生,当技术形成强大的市场力量时,无人能阻挡。